吕文约了李大伟面谈。

    两人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,正好联络一下感情。

    李大伟是自己一个人来的,看来是要直接在饭局上谈事了,吕文就让佳伟自己出去走走,只把曾佳留了下来,准备和李大伟密谈。

    其实也没什么好密谈的,就是吕文告诉李大伟,华宜帮忙发行可以,但是要李大伟自己垫付发行、宣传和拷贝的费用。

    这也是很常规的操作,现在国内的格局是,院线公司一家独大,因为人家是垄断的一方。

    电影想要上映,肯定要走院线,人家是有恃无恐,你牛逼你别上映啊?

    也就张伟品可以硬刚院线,但人家靠的是老谋子,这两年老谋子的电影就代表着票房,院线公司才会妥协。

    其他电影就没这个待遇了,人家甚至都不和制作方谈。

    那和谁谈?

    就是第二强势的发行公司了,中影这种BUG不算,光鲜、华宜和伯纳算是第一梯队,他们要么和院线公司关系好,要么地推能力强,都有点优势。

    面对强势的作品,他们肯定会主动垫付发行费,甚至联合出品,但是对于《走着瞧》这样的小成本文艺片,认识人也不好使,人家也要赚钱的嘛。

    主要是类似的小成本电影太多了,去年大陆一共拍了300多部电影,能上院线的连四分之一都没有,不到80部,其中20部贡献了90%的票房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剩下60部电影,都是赔钱货,人家发行公司也有话说的,如果这些赔钱货不垫付发行、宣传和拷贝的钱,到时候一看赔钱就跑了,他们找谁说理去?

    尤其是《走着瞧》这种电影,投资方根本就不是电影圈的人,而是一个煤老板和一个卖保健品的组合……

    吕文愣了,不是就一个煤老板吗?怎么还卖上保健品了?

    李大伟也有点不好意思,“后面去柏林不是也要花钱嘛,我就又找了一个金主。”

    吕文一拍脑门儿,这特么哪是找金主啊,这不是找冤大头吗?

    “不对啊,之前你不是还说《走着瞧》海外版权卖得不错吗?”

    这倒是真的,《走着瞧》再怎么说也在柏林拿了一个小奖,卖点海外版权还是没问题的,李大伟也跟吕文提过,有不少片商感兴趣。

    “别提了。”

    一说这事李大伟就生气,确实有很多片商感兴趣,为此他还在柏林多待了好几天,结果最后才卖了30万欧元,差不多300万人民币。

    吕文差点笑出声,这已经不少了好不好?要是拿到评审团大奖,估计能翻个倍。

    但是这300万也不够覆盖成本的,要知道李大伟拍摄的时候还是挺浪的,再加上去柏林,估计得花了小500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