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《画皮》的出现,无疑给略显沉闷的国产大片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它用好莱坞的工业水准,讲述了一个根植于东方文化,情感内核极其丰富的奇幻故事。
吕文和他的团队,没有盲目模仿,而是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。
特效不再是为炫技而炫技,而是真正服务于剧情和人物,无论是狐妖的现形,还是宏大的战场,都做到了震撼人心且毫不违和……”
“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,更是一种模式的胜利,尊重观众、尊重市场、尊重专业分工的‘电影工业化’模式,才是中国大片应该走的道路。
《画皮》证明,中国电影人完全有能力制作出兼具商业价值和艺术品质的顶级作品!”
说老实话,吕文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,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,太能吹了……
但让他没想到的是,居然有很多人支持这种论调,而且一看就不是水军。
“刚从《画皮》首映式出来,我宣布,这就是今年最佳华语电影,没有之一!”
“哭死我了!最后小唯牺牲那里,我和我旁边的陌生妹子一起爆哭!周公子演技封神!”
“特效太炸了!狐妖变身那段,我汗毛都立起来了,国产之光!”
“故事讲得太好了,完全没尿点。”
“《画皮》赶紧上映,我要二刷!”
不仅是网友,那些受邀参加首映的影评人和媒体人,也纷纷在各自的阵地发布了短评,几乎是一边倒的盛赞。
就连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,甚至略带偏见的影评人,也不得不承认《画皮》的质量过硬。
线上口碑爆炸的同时,线下的传播也以惊人的速度蔓延。
参加首映的幸运观众,成了最好的“自来水”。他们迫不及待地向亲朋好友安利,疯狂描述自己的观影体验,《画皮》的热度指数呈几何级数攀升。
在《画皮》一片赞誉声中,《梅兰芳》的“张冠黎戴”风波、梅先生的争议言论,以及电影本身“高开低走”“人物扁平”的评价被反复提及和放大。
“看看《画皮》是怎么讲故事的?再看看《梅兰芳》?”
“把钱花在刀刃上,《画皮》做出了榜样!”
“这才叫尊重观众,某些片子只会教育观众和碰瓷前辈。”
这种强烈的对比,使得大量原本对《画皮》持中立态度的观众,好奇心被拉升到了顶点,纷纷加入了期待《画皮》公映的行列。
《画皮》的首映口碑爆了,连带着排片也涨了不少,甚至涨到了一个让吕文都觉得夸张的数字。
“52.5%?你确定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