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暖琴歌网>都市青春>赌石:财色双收 > 第238章 开展
    开展那天,苏明穿着王彩儿新买的衬衫,站在展柜前,手里拿着个扩音喇叭:“大家看这张民国三十八年的粮票,那时候一斤米才几分钱,但是得凭票买,谁家要是有多余的粮票,都得省着用……”

    游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,有的还拿出手机录视频,有个老太太听完跟苏明说:“小伙子,你讲得太实在了!我年轻时候也用过粮票,听你一讲,就想起以前的日子了。”

    李阳在另一头讲解老账本,遇到不懂的游客,他还会拿出手机,翻出之前拍的粮仓遗址照片:“这账本就是从这儿挖出来的,你看上面记的‘收小麦五十石’,那时候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二十斤,五十石就是六千斤,在当时可是不少粮食呢!

    游客听得连连点头,都说长见识了。

    粮票展办了一个月,苏明和李阳每周去两次,每次回来都累得够呛,但心里挺热乎。

    有次回来,李阳跟苏明说:“苏叔,我发现好多游客都喜欢听老物件背后的故事,以后咱们工作室也多收集点故事,整理成小册子,给来的人看呗?”

    苏明点点头:“这主意好!咱们这就开始弄,让更多人知道老物件的来历。”

    十一月初,赵晓宇寄来个快递,里面是本刚出版的书,书名是《民间文物守护故事》,里面有一章专门写苏明和马大爷护爵的事儿,还配了苏明在工作室修物件的照片。

    苏明拿着书,翻了一遍又一遍,眼眶都有点红了:“这孩子,还真把咱们的事儿写进书里了。”

    街坊们知道了,都来超市借这本书看。张叔捧着书,坐在煤炉旁看了一下午,跟苏明说:“苏先生,你这故事写得太精彩了!

    我都看入迷了,以后咱们镇的老物件,说不定全国都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苏明笑着说:“啥精彩啊,就是咱们平时干的事儿,能让更多人知道保护老物件的重要性,就行。”

    十二月初,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,不大,但挺冷。苏明在工作室生了个煤炉,小马放学后来帮忙,把之前收集的老物件故事整理成小册子。

    李阳则忙着给工作室的老物件除尘,还在每个展柜上贴了小标签,写着物件的年代和故事。

    有天下午,一个外地游客冒着雪来工作室,手里拿着个旧瓷碗:“我听朋友说你们这儿鉴宝特别实在,特意来请你们帮我看看这个碗。”

    苏明接过碗,仔细看了看,釉色是清代中期的,碗底有个小裂纹:“这碗是老物件,就是有点小裂纹,不影响收藏,要是想修,我们也能帮你弄。”

    游客高兴得不行:“太谢谢了!我还以为是假的呢,这下放心了。”

    游客走后,小马问苏明:“苏爷爷,咱们为什么要帮陌生人看物件啊?又不挣钱。”

    苏明摸了摸小马的头:“帮人看物件不是为了挣钱,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老物件的价值,别让他们把真东西当假货扔了,也别让他们花冤枉钱买假货。”

    小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把这话记在了心里。

    年底的时候,赵晓宇从帝都回来过年,还带了个好消息:他申请的“民间文物保护基金”批下来了,能给工作室拨点钱,用来买修复工具和材料。

    “苏叔,以后咱们工作室能修更多老物件了!”赵晓宇兴奋地说,“我还想在镇上办个老物件培训班,教更多人认老物件、修老物件。”

    苏明高兴得不行,当天就跟街坊们说了这事儿,大家都特别支持,有的还说要报名参加培训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