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门锁骚扰案的成功告破,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,在警院内部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
“新型犯罪研究室”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一个教研项目,它的前瞻性和实战价值得到了初步验证。
学员们谈论起研究室时,眼神中充满了向往,林薇等第一批成员更是成了许多低年级学员眼中的“明星”。
然而,江雨并未因此而有丝毫松懈。她深知,这只是冰山一角,是数字时代阴影下一次微不足道的“低语”。真正的挑战,往往隐藏在更深处,更难以察觉。
研究室的日常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和繁忙。
AIGC鉴定小组与计算机系的合作取得了初步进展,他们开始搭建一个用于检测深度伪造视频的算法模型测试平台;虚拟货币追踪小组则埋头于复杂的区块链数据中,试图理解那些匿名交易背后的模式;而江雨自己,则开始着手整理陈队的笔记本,并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,着手撰写一份关于《新型犯罪趋势与警务应对策略》的内部研究报告,准备作为未来教学和向上级建言的重要参考。
平静的日子再次被打破,是在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。
江雨正在办公室与林薇讨论一份关于“AI辅助审讯伦理边界”的文献,桌上的内部保密电话突然响了起来。这个号码只有极少数重要部门知晓。
江雨接起电话,是李振,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压抑的紧迫感。
“老江,说话方便吗?有个紧急情况,需要你和研究室的专家们提供远程支持。”
“方便,你说。”江雨打开了免提,示意林薇一起听。
“我们刚刚接到网监部门的紧急通报,一个名为‘暗夜低语’的加密聊天群组,在过去一小时内,出现了异常活跃的讨论。讨论内容……非常危险。
”李振的语气沉重,“他们不是在策划具体的犯罪,而是在……系统地‘解构’一起两年前未破的悬案——‘蓝湾码头仓库纵火案’。”
蓝湾码头纵火案?江雨对这个案子有印象。
两年前,蓝湾码头一个存放化工原料的仓库深夜起火,由于报警延迟和现场情况复杂,虽然消防部门奋力扑救,但仍造成了一名当晚留守的老保安不幸遇难。
案件调查了很久,但现场破坏严重,线索有限,最终因证据不足被搁置,定性为意外失火的可能性较大。
“解构?什么意思?”江雨追问。
“他们不是在讨论案情,而是在用一种……近乎崇拜的语气,分析纵火者的手法,称赞其‘干净利落’、‘精准打击’,甚至将其称为‘净化之火’。
”李振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,“他们详细分析了如何利用仓库结构和物料特性最大化火势,如何规避当时的监控系统,如何选择最佳点火时机和位置……其专业程度,远超普通网民,甚至不亚于我们的现场勘查专家。
更关键的是,他们提到了一些……当年并未对外公布的现场细节。”
江雨和林薇的脸色都变了。这意味着,这个群组里,要么有当年的知情人,甚至可能就是作案者本人,要么就是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未公开的案卷信息!
“净化之火……”江雨喃喃重复着这个词,这个词让她瞬间联想到了陈默那套扭曲的理念。难道,这又是某个极端理念的拥趸?
“网监试图锁定发言者的IP,但对方使用了多层加密和跳板,短时间内很难追踪到源头。